四、对策与建议 基于上述生源状况的调研和办学经验的总结,我们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有针对性地对城中村子弟进行教育。 1.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。由于生活衣食无忧,又缺少父辈积极向上的人生导航,城中村学生普通存在一种随遇而安的心理状态,固守本分、少求进取是典型的行为特征。他们缺少对改变自己生活境遇的渴望,缺少对自己人生的长远规划,所谓"志不强者智不达",没有这种内在驱动力,在学习上自然缺少自主能动性,缺少顽强拼搏的意志力。因此,唤醒他们的自主意识是对城中村子弟进行教育的关键。在教育中,我们要紧密联系广州城中村建设发展的实际,引领他们关注自己周围环境的变化,思考自己人生发展的目标,并在学习生活中积极促进自己长远目标的达成。其实,随着广州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推进,我校所在的地区正逐步发展为广州东部的现代文化、休闲、购物中心,高楼大厦林立,外来文化和现代文明不断涌入,这片土地上的很多原住民都已经清醒地认识到,出租屋经济不再让他们高枕无忧,自主创新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,才是现代公民的必备素质。 2.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。在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、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的同时,我们要充分借鉴"自主学习"领域的研究成果,给学生传授一定的学习策略,培养他们的自我控制力,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合作式学习。对教师的要求是,在充分理解教学大纲的基础上,灵活分解或合并知识点,制定符合学生自学水平的导学案,借助前置性作业、课堂合作互助以及课后训练巩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,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。传统的一言堂式教学中,无论教师传授的知识有多丰富,习题讲解有多透彻,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,教学效果都不会理想,这在城中村学生的身上表现得更加明显。小组合作的自主学习则能有效改变这一现状,让学生之间互相促进、师生之间充分互动,并在一定激励机制的辅助下,改变那些被动应付学习,上课精神萎靡,下课耽于玩乐的学生。 3.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。生长在改革开放的先行区,城中村子弟的特点是实践能力强,在学生的管理上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,变教师和家长耳提面命式的说教为学生社团、干部的自我管理。在这一问题上,东圃中学已经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,比如充分调动学生会、团委的主观能动性,采用值日班级轮岗制,把早读、早操、卫生、纪律、眼保操、作业检查等常规工作安排给学生来完成,让各个年级、各个层次的学生身体力行,体会自我管理的乐趣,理解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,教育的效果自然优于教师的单方说教。 4.培育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专长。要想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个人发展内驱力,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,培育和发展他们的个性专长是非常必要的。由于家庭教育支持不够,相较于城区学生,城中村子弟的另一个欠缺是特长的培养。调查发现,城中村的孩子从小很少参加音乐、体育或学科拓展类培训班,长远来看,这对于他们的个人成长还是有一定制约的。在办学中,我校尝试以音乐、体育类兴趣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辅助,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竞赛,这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,还大大促进了学生自主意识的构建,促进了他们的人生自我规划,并进一步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 5.构建学校-家庭-社区的教育网络。鉴于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地位,为了巩固和提高教育成果,我们还应该构建"学校-家庭-社区"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,利用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以及学生进社区开展活动等形式,借助新型"家校通"网络平台,既把学生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、保持有效的家校互动,又能给家长提供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,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,给学生构建良好的成长环境。 |